时间:2018/5/16 14:22:47 点击:2638
装配式建筑是在施工现场对预制件进行拼装和部分浇筑,这种施工方式会有很多拼缝部位,需要施注专用的密封胶起到防水作用。因此,装配式建筑接缝施工对于装配式建筑外墙的防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尽量一次做好接缝的防水密封,确保后续不出现漏水问题,装配式建筑接缝施工全过程管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个阶段,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做好装配式建筑接缝施工全过程管控。
1.施工前
施工前,施工人员应确认施工环境、接缝情况,进行密封胶与基材的粘接性测试,进场检验人员应确认进场材料的质量。
1.1施工环境
施工人员应注意:密封胶应在温度4℃~40℃,相对湿度40%~80%的清洁环境下施工,下雨、下雪及刮大风时不能施工。
环境温度过低会降低密封胶的粘结性,因为低温下,密封胶的表面润湿性降低,同时在基材上可能形成霜和冰,影响密封胶的粘结性。环境温度过高对密封胶也有不良影响,因为高温下,特别是阳光直射的建筑物表面上,基材表面的实际温度可能比环境温度高很多。受高温的影响,密封胶的抗下垂性会变差、固化会加快、使用时间和修整时间会缩短,同时容易产生气泡。
相对湿度过低会使密封胶的固化速度变慢,相对湿度过高可能会在基材表面上形成冷凝水膜,影响密封胶与基材的粘结性,同时也可能使密封胶形成气泡。
1.2接缝情况
密封胶施工作业前接缝的外观,应由现场施工人员确认,符合下列要求:
1) 接缝两侧混凝土基层应坚实、平整,不得有蜂窝、麻面、起皮和起砂等现象。
2) 基层表面应清洁、干燥,无油污、无灰尘等,堵塞处应清理干净并保持畅通。
3) 吊装过程中造成的缺棱掉角等破损部位应修补。
4) 接缝两侧基层高度偏差不宜过大。
5) 接缝的宽度除设计另有规定外应为15mm~40mm。
1.3粘接性测试
在大规模施工之前,现场施工人员先应进行密封胶与工程实际使用基材的粘结性测试,也就是在现场先按施工要求在小范围内施工一部分胶缝,待胶固化后,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 16776-2005 附录D中方法A的规定进行密封胶手拉剥离试验,考察密封胶与基材的粘接情况,确认没有问题后再大面积施工。
1.4材料
进场材料应由进场检验人员按规定要求抽检,合格后方能使用。
1) 密封胶进场前应做复检并做好相关记录,复验项目应包括下垂度、表干时间、挤出性、弹性恢复率、拉伸模量、质量损失率等。应采用低模量密封胶,其主要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
2) 预制外墙板接缝处密封胶的衬垫材料宜选用柔性泡沫塑料或海绵胶条,如聚氨酯泡沫或聚乙烯发泡材料,在缝内不产生永久变形、不吸水、不吸气、不会因受热而隆起使密封胶鼓泡。闭孔衬垫材料的原始尺寸应大于接缝宽度的20-30%;开孔衬垫材料的原始尺寸应大于接缝宽度的40-50%。
3) 导水管应采用专用单向排水管,管内径不宜小于8mm,外径不应大于接缝宽度,并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在密封胶表面的外露长度不应小于5mm。
4) 混凝土修补砂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修复用聚合物水泥砂浆》JG/T 336的规定。
2. 施工中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操作,并做好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记录。
2.1 施工操作
1) 施打密封胶前应在接缝中连续填入衬垫材料。衬垫材料与接缝两侧基材之间不得留有空隙,预留深度应与密封胶设计厚度一致。衬垫材料在缝内应不限制密封胶运动。为防止衬垫材料在施胶之前淋雨吸水,密封胶应及时施打。
2) 接缝两侧基材表面美纹纸粘贴应连续平整,宽度不宜小于20mm。
3) 底涂液宜单向涂刷,并应涂刷均匀,不得漏涂。我司白云牌硅烷改性聚醚胶对水泥基材具有良好的粘接性,然而,由于混凝土成分复杂,种类繁多,批次间质量波动大,为更好地保障密封胶的粘结效果,在施工过程中应使用底涂。底涂液化学活性较强,遇到空气中的水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应保持包装密闭,开封后应尽快使用。底涂液属易燃易爆物品,并有一定毒性,使用者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工作场所必须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严禁烟火。
4) 现场可参考图3所示工艺施打密封胶。
5) 密封胶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
a) 应待底涂液固化后施打密封胶;
b) 单组分密封胶可直接使用,双组分密封胶应按比例准确计量,并应搅拌均匀,搅拌时间和搅拌温度等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双组分密封胶应随拌随用,混匀的密封胶应在适用期内用完,超过适用期的胶料不应再与新混合的密封胶一起使用;
c) 应根据接缝的宽度切割挤出嘴的口径,挤出应均匀;
d) 宜从一个方向进行打胶,并由衬垫材料表面逐渐充满整条接缝;
e) 嵌填密封胶后,应在密封胶表干前用专用工具对胶体表面进行修整,溢出的密封胶应在固化前进行清理;
f) 密封胶厚度与接缝宽度的比例应控制在1:1~1:2之间,且不应小于10mm。
6) 施胶后密封胶未完全固化时,密封接缝不允许有大的位移,同时应避免损坏及污染,不得泡水。
7) 导水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安装前应在导水管部位斜向上按设计角度设置衬垫材料;
b) 导水管应顺衬垫材料方向埋设,与两侧基层之间的间隙应用密封胶封严;导水管的上口应位于空腔的最低点;
c) 应避免密封胶堵塞导水管。
2.2为确保施工质量,应建立清晰的可追溯的质量控制记录,方便发生问题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些记录应包括:
1) 接缝密封防水构造图,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
2) 密封防水施工专业资质证书,操作人员的培训合格证明。
3) 接缝密封防水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安全交底。
4) 现场施工记录:施工者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具有完整的记录,包括施工时的温度、湿度、施工日期、时间、产品牌号、生产日期、批号、是否使用底涂及底涂批号、清洁程序及施工者姓名等内容。
3. 施工后
施工后,质量检验人员可以对已固化的胶缝进行手拉粘结性测试和淋水试验,检查密封胶的施工质量。
3.1已固化的胶缝手拉粘结性测试
局部施工完成后,即应定期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 16776-2005 附录D中方法A的规定进行现场密封胶手拉粘结性测试。
1) 割胶频率:建议大楼的每1层选取一个十字胶缝进行割胶;或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由施工方与甲方协商决定。
2) 试验方法:选取一个十字胶缝或者直角胶缝,沿接缝一边的宽度方向水平切割密封胶,直至接缝的基材面。在水平切口处沿胶与基材粘接接缝的两边,垂直各切割约75mm长度。紧捏住密封胶75mm长的一端,以成90°角拉扯剥离密封胶,边拉边割胶。检查密封胶与基材粘结力是否合格;密封胶是否具有弹性;密封胶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胶体的颜色外观是否良好;胶体内部是否存在空穴或气泡;是否存在三边粘接的情况等。
3) 结果评判:如果粘接良好,粘接宽度和厚度合格,外观良好,颜色符合要求,不存在三边粘接,没有气泡、注胶不足以及其它检视到的不良品质,那么密封胶施工是合格的;如果有不合格的情况,应继续抽检同日期注胶的胶缝,确认问题出现的概率。如后续抽检合格,应分析原因,加强工人施工技能。对有问题的胶缝进行返工;如果后续检测也不合格,最终确认有问题,应立即停止施工并核查施工过程,找出原因并予以解决。
4) 整理归档:测试数量、日期、测试用胶批号、测试结果(内聚破坏还是粘接破坏)及其他相关信息,记录整理归档为质量控制文件,以便查询。
3.2已完工后接缝淋水试验
全部施工完成或阶段施工完成(比如几层),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JGJ/T 299-2013第12.2条的淋水试验规定进行试验。
1) 试验方法:淋水管线内径宜为(20±5)mm,管线上淋水孔的直径宜为3mm,孔距宜为180mm~220mm,离墙距离不宜150mm,淋水水压不宜低于0.3MPa,并应能在待测区域形成均匀水幕。淋水试验应自上而下进行,为保证水流压力和流量,每6m~10m增设一条淋水管,持续淋水时间不应少于30min。
2) 判定方法:已完工的接缝不得有渗漏现象。
淋水试验前后,可采用红外热像法对被测区域进行普查对比。对怀疑有渗漏部位可加强淋水。淋水试验发现渗漏水现象时,应记录渗漏水具体部位并判定该测区及检测单元不合格。
3) 整理归档: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测试日期、检查部位、淋水时间、测试用胶批号、测试结果及其他相关信息,记录整理归档为质量控制文件,以便查询。
装配式建筑接缝施工全过程管控对现场施工人员,材料检验人员,质量检验人员等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其中,又以对施工人员的要求最为详细、具体,因施工人员对装配式建筑接缝防水密封的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总之,相关人员特别是施工人员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做好对应的管控措施,才能高效率、高品质地做好装配式建筑接缝的防水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