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7 8:11:27 点击:2325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质量控制是装配式建筑应用的关键环节,如何根据影响因素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尤为重要。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预制构件进场检验
预制构件进场时应全数检查外观质量,不得有严重缺陷,且不应有一般缺陷。
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2.吊装精度控制与校核
吊装质量的控制重点在于施工测量的精度控制方面。为达到构件整体拼装的严密性,避免因累计误差超过允许偏差值而使后续构件无法正常吊装就位等问题的出现,吊装前须对所有吊装控制线进行认真的复检,构件安装就位后须由项目部质检员会同监理工程师验收构件的安装精度。安装精度经验收签字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装配式结构构件位置和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预制构件龄期达不到要求就安装,造成个别构件安装后出现质量问题。
防治措施
预制构件在安装前,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同条件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宜小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5%。
2.安装精度差,墙板、挂板轴线偏位,墙板与墙板缝隙及相邻高差大、墙板与现浇结构错缝等。
防治措施
1) 装配式结构施工前,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或构件进行试安装,根据试安装结果及时调整完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工艺及工序;
2) 安装施工前应按工序要求检查核对已施工完成结构部分的质量,测量放线后,做好安装定位标志;
3) 强化预制构件吊装校核与调整:预制墙板、预制柱等竖向构件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安装标高、垂直度、累计垂直度进行校核与调整:预制叠合类构件、预制梁等横向构件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安装标高进行校核与调整;相邻预制板类构件,应对相邻预制构件平整度、高差、拼缝尺寸进行校核与调整;预制装饰类构件应对装饰面的完整性进行校核与调整;
4) 强化安装过程质量控制与验收,提高安装精度。
3.叠合楼板及钢筋深入梁、墙尺寸不符合要求;叠合楼板之间缝处理不好,造成后期开裂;叠合楼板安装后楼板产生小裂缝。
防治措施
1) 叠合楼板的预制板的板端与支座(梁或剪力墙)搁置长度不应少于15mm;
2) 板端支座处,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宜从板端伸出并锚入支座梁或墙的现浇混凝土层中,在支座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单向预制板的板侧支座处,钢筋可不伸出,支座处宜贴预制板顶面在现浇混凝土中设置附加钢筋;
3) 单向预制叠合板板侧的分离式接缝应配置附加钢筋,并用专用的嵌缝砂浆嵌缝;
4) 模板支撑、起拱以及拆模进行严格控制,以防叠合楼板安装后楼板产生裂缝。
4.安装顺序错误,叠合楼梯安放困难等,而工人操作时乱撬硬安,导致钢筋偏位,构件安装精度差。
防治措施
加强技术交底,严格按程序安装,对于复杂接点可用BIM技术在电脑上先模拟,再安装。
5.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或钢筋浆锚搭接连接的连接钢筋偏位,安装困难,影响连接质量。
防治措施
1) 竖向预制墙预留钢筋和孔洞位置、尺寸应准确;
2) 采取定位架或格栅网等辅助措施,提高精度,保证预留钢筋位置准确。对于个别偏位的钢筋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6.墙板找平垫块不规范,灌浆不规范。
1) 墙板找平垫块宜采用螺栓垫块找平,抄平时直接转动调节螺栓,对其找平。
2) 灌浆前应制订灌浆操作的专项质量保证措施,灌浆操作全过程应有专职检验人员负责现场监督并保留影像资料;
3) 灌浆料应按配比要求计量灌浆材料和水的用量,经搅拌均匀后测定其流动度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灌注;
4) 灌浆作业应采取压浆法从下口灌注,当浆料从上口流出时应及时封堵,持压30s后再封堵下口;
5) 灌浆作业应及时做好施工质量检查记录,每工作班应制作一组且每层不应少于3组40㎜×40㎜×160㎜的长方体试件;
6) 灌浆作业时应保证浆料在48h凝结硬化过程中连接部位温度不低于10℃。
7.现浇混凝土浇注前,模板或连接处缝隙封堵不好,有的用发泡剂、有的占现浇结构根部,影响观感和连接质量。
1) 浇注混凝土前,模板或连接处缝隙不能用发泡剂封堵,因为发泡材料易进入现浇结构里面,建议用打胶封堵;
2) 模板或连接处缝隙封堵应加强质量控制与验收,保证现浇结构质量。
8.叠合楼板、叠合墙板开裂,叠合楼板之问连接缝开裂,外挂板裂缝,外挂板与外挂板缝、内隔墙与周边裂缝。
1) 叠合墙板开裂防治主要从提高叠合墙板质量,加强进场验收,不合格的不准使用。叠合墙板固定和浇注混凝土时应有防叠合墙板开裂的措施,可使用自密实混凝土。与现浇结构、其它墙体连接部位应有相应的构造加强措施;
2) 外挂板裂缝,外挂板与外挂板缝防治。提高安装精度,控制缝隙宽度,选择合适的嵌缝材料和密封胶。外挂板安装后不要受到额外应力;
3) 内隔墙与周边裂缝防治,内隔墙与周边应有钢筋、键槽、粗糙面等连接构造措施。缝隙应选择合适的嵌缝材料处理,并用钢筋网片或耐碱网布补强;
4) 加强成品保护,严禁在预制构件时开槽打洞。